左衽吟连载|全面考察二十四史中的“左衽”

365直播是什么 2025-08-30 23:00:17 admin 访问量: 7388 评分: 34
左衽吟连载|全面考察二十四史中的“左衽”

左衽含义的综合考察

作者:嘉林

《左衽吟:华夏衣冠民族精神之管窥》连载

4.3、二十四史中的“左衽”

考察二十四史中关于“左衽”的记载,有关记录至少有72条,除记述汉文明周边地区的异族风俗,基本都是汉族精英对左衽代表败亡的持续不断的否定和排斥——这些史料中鲜有反面案例(仅2处1例),而中国人对左衽的排斥贯穿于二千多年的历史,表明反对左衽是华夏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之一。

首先看历代正史对孔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的直接引用情况:

“南夷与北夷交侵,中国不绝如线。《春秋》纪齐桓南伐楚,北伐山戎,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是故弃桓之过而录其功,以为伯首。及汉兴,冒顿始强,破东胡,禽月氏,并其土地,地广兵强,为中国害。”(《汉书》)[236]

又如:

“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向不遭度,则郡早为丘墟,而民系于虏廷矣。”(《三国志》)[237]

又如:

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此言能教训卒伍,整齐车甲,边埸既伏,境内以安。(《晋书》)[238]

又如:

行台侯景与人论掩衣法为当左为当右。尚书敬显俊曰:“孔子云:‘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以此言之,右衽为是。”纮进曰:“国家龙飞朔野,雄步中原,五帝异仪,三王殊制,掩衣左右,何足是非?”(《北齐书》)[239]

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齐时人关于服饰左右衽的讨论,此段记载亦见于《北史》。[240]北齐是北朝后期的鲜卑化政权,对华夷之辨似乎并不看重,所以这2段记载是二十四史中唯二没有明确否定左衽的例子。

“夫天下者祖宗之天下也,陛下所居之位,祖宗之位也。奈何以祖宗之天下为金虏之天下,以祖宗之位为金虏藩臣之位!陛下一屈膝,则祖宗庙社之灵尽污夷狄,祖宗数百年之赤子尽为左衽,朝廷宰执尽为陪臣,天下士大夫皆当裂冠毁冕,变为胡服。异时豺狼无厌之求,安知不加我以无礼如刘豫也哉?……孔子曰:‘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夫管仲,霸者之佐耳,尚能变左衽之区,而为衣裳之会。秦桧,大国之相也,反驱衣冠之俗,而为左衽之乡。则桧也不唯陛下之罪人,实管仲之罪人矣。”(《宋史》)[241]

南宋绍兴八年胡铨抗疏严厉批判宰臣秦桧决策主和,用“赤子尽为左衽”“驱衣冠之俗为左衽之乡”表示华夏礼仪文化的屈辱沦落。

除此之外,正史中还记载了多处对孔子“微管”之说的简化引用。下面摘录历代正史中对于“左衽”记载和运用情况:

《史记》:

“至于后世,且有伉王,赤黑,龙面而鸟噣,鬓麋髭皞,大膺大胸,脩下而冯,左衽界乘,奄有河宗,至于休溷诸貉,南伐晋别,北灭黑姑。”[242]

又如:

“……夫翦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243]

为征引《战国策》的史料,上下文原意是阐述尊重不同风俗习惯的道理。

《汉书》:

若此之应,殆将有解编发、削左衽、袭冠带、要衣裳而蒙化者焉。斯拱而俟之耳!对奏,上甚异之,由是改元为元狩。后数月,越地及匈奴名王有率众来降者,时皆以军言为中。[244]

又如:

《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夷狄之人贪而好利,被发左衽,人而兽心,其与中国殊章服,异习俗,饮食不同,言语不通,辟居北垂寒露之野,逐草随畜,射猎为生,隔以山谷,雍以沙幕,天地所以绝外内地。[245]

表明“左衽”是匈奴、夷狄之人的习俗。

《后汉书》:

今凉州天下要冲,国家籓卫。……烈为宰相,不念为国思所以弭之之策,乃欲割弃一方万里之土,臣窃惑之。若使左衽之虏得居此地,士劲甲坚,因以为乱,此天下之至虑,社稷之深忧也。若烈不知之,是极蔽也;知而故言,是不忠也。[246]

这是汉灵帝刘宏时,议郎傅燮反对司徒崔烈“弃凉州”之议,甚至大呼“斩司徒,天下乃安”,认为“左衽之虏”占据凉州将造成兵乱。

“若夫文身鼻饮缓耳之主,椎结左衽鐻鍝之君,东南殊俗不羁之国,西北绝域难制之邻,靡不重译纳贡,请为籓臣。”[247]

这是杜笃劝止迁都而上奏《论都赋》,言及绝远地区的部落风俗。

西南夷者,在蜀郡徼外。有夜郎国,东接交阯,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各立君长。其人皆椎结左衽,邑聚而居,能耕田。[248]

“今凉州部皆有降羌,羌胡被发左衽,而与汉人杂处,习俗既异,言语不通。数为小吏黠人所见侵夺,穷恚无聊,故致反叛。夫蛮夷寇乱,皆为此也。”[249]

《三国志》:

诏曰:“三苗乱政,有虞流宥,廖立狂惑,朕不忍刑,亟徙不毛之地。”于是废立为民,徙汶山郡。立躬率妻子耕殖自守,闻诸葛亮卒,垂泣叹曰:“吾终为左衽矣!”[250]

记载的是廖立听闻诸葛亮去世后的反应,后被小说《三国演义》所沿用。

又如薛综上疏:

“汉武帝诛吕嘉,开九郡,设交阯刺史以镇监之。山川长远,习俗不齐,言语同异,重译乃通,民如禽兽,长幼无别,椎结徒跣,贯头左衽,长吏之设,虽有若无。自斯以来,颇徙中国罪人杂居其间,稍使学书,粗知言语,使驿往来,观见礼化。及后锡光为交阯,任延为九真太守,乃教其耕犁,使之冠履;为设媒官,始知聘娶;建立学校,导之经义。由此已降,四百余年,颇有似类。”[251]

说的是汉武帝徙中国犯人到“民如禽兽”的“左衽”异族地区,四百年间促进该地文明进步。

《晋书》:

“南夷与北狄交侵中国,不绝若线。齐桓攘之,存亡继绝,北伐山戎,以开燕路。故仲尼称管仲之力,嘉左衽之功。……始皇之并天下也,南兼百越,北走匈奴,五岭长城,戎卒亿计。虽师役烦殷,寇贼横暴,然一世之功,戎虏奔却,当时中国无复四夷也。”[252]

这是江统作《徙戎论》借孔子对管仲的赞誉褒扬秦始皇的功绩。

“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虽遣诸不经事少年,众又寡弱,天下事可知,吾其左衽矣!”[253]

东晋将领恒冲担心战败而受异族统治。

“今九服分为狄场,二都尽为戎穴,天子僻陋江东,名教沦于左衽,创毒之甚,开避未闻。”[254]

形容被“狄人”统治的祸乱之惨。

“晋自中叶,仍世多故,海西之乱,皇祚殆移,九代廓宁之功,升明黜陟之勋,微禹之德,左衽将及。太元之末,君子道消,积衅基乱。钟于隆安,祸延士庶,理绝人伦。”[255]

“微禹之德,左衽将及”指若无“禹”般德行,晋将被外敌入侵。

“吾本幽漠射猎之乡,被发左衽之俗,历数之箓宁有分邪!”[256]

鲜卑人慕容俊称帝建立前燕之前谦称出身风俗落后之处。

“昔我先君肇自幽、朔,被发左衽,无冠冕之义,迁徙不常,无城邑之制,用能中分天下,威振殊境。”[257]

鲜卑人秃发利鹿孤称河西王后,将领形容其先祖披发左衽、游居不定的生活。

《宋书》:

“今遗黎习乱,志在偷安,非皆耻为左衽,远慕冠冕,徒以残害剥辱,视息无寄,故繦负归国,先后相寻。”[258]

道出北方异族统治下的百姓除受“左衽”之耻,还要受生命被残害而无保障之苦。[259]

“中华免夫左衽,江表此焉缓带。”[260]

这是谢灵运《撰征赋》称赞将士征战使中华免受异族统治。

“圣上明睿在躬,膺符握曜,眷怀家国,夙夜劬劳,惧社稷湮芜,彝伦左衽。……华夷即晏,晷纬还光,铿锵闻于管弦,趋翔被于冠冕,同轨仰化,异域怀风。”[261]

指皇帝担忧华夏礼俗被夷狄取代,而消灭暴君后,华夷百姓都获得了安定。

史臣曰:甚矣哉,宋氏之家难也。自赫胥以降,立号皇王,统天南面,未闻斯祸。唯荆、莒二国,弃夏即戎,武灵胡服,亦背华典,戕贼之衅,事起肌肤,而因心之重,独止此代。难兴天属,秽流床笫,爱敬之道,顿灭一时,生民得无左衽,亦为幸矣![262]

《宋书》作者沈约批评荆莒二国和赵武灵王,“左衽”指戎狄服装。[263]

《南齐书》:

道迈于重华,勋超乎文命,荡荡乎无得而称焉。是以辫发左衽之酋,款关请吏;木衣卉服之长,航海来庭。[264]

指辫发左衽、穿树皮草织的落后民族向往和归属南齐。

诏曰:“晋氏中微,宋德将谢,蕃臣外叛,要荒内侮,天未悔祸,左衽乱华,巢穴神州,逆移年载。”[265]

指皇帝下诏称晋代中期国家衰弱,外族祸乱中华多年。

怀珍谓众曰:“卿等传文秀厚赂胡师,规为外援,察其徒党,何能必就左衽。”[266]

此处“左衽”是指代外族军队。[267]

“匈奴以毡骑为帷床,驰射为糇粮,冠方帽则犯沙陵雪,服左衽则风骧鸟逝。”[268]

又如:

“彭、汴有鸱枭之巢,青丘为狐兔之窟,虐害逾纪,残暴日滋。鬼泣旧泉,人悲故壤,童孺视编发而惭生,耆老看左衽而耻没。”[269]

因编发、左衽而感到惭愧和耻辱。[270]

魏虏,匈奴种也,姓托跋氏。……索头猗卢……被发左衽,故呼为索头。[271]

芮芮虏,塞外杂胡也,编发左衽。[272]

《梁书》:

“正朔相承,于兹四代;多历年所,二百余载。割疆场于华戎,拯生灵于宇内;不被发而左衽,翙明德其是赉。”[273]

张缵《南征赋》称赞了分割华夷、拯救百姓不受外族入侵的美德。

《陈书》:

“虽左衽已戡,干戈载戢,呼韩来谒,亭鄣无警,但不教民战,是谓弃之,仁必有勇,无忘武备。”[274]

认为虽平定北方夷狄、收起武器,但不能忘记武备和军训。

《魏书》:

“若大驾南巡,必左衽革面,闽越倒戈,其犹运山压卵,有征无战。”[275]

称若皇帝南巡,必使少数民族投靠和反戈。

北可焚穹庐,收服匿,削引弓之左衽,苑龙荒以牧马;南则罺蛙黾,暴鲸鲵,变水处之文身,化为言于人俗矣。[276]

指收服南北异族,使其开化文明。[277]

《北齐书》:

“自东晋之违难,寓礼乐于江湘,迄此几于三百,左衽浃于四方,咏苦胡而永叹,吟微管而增伤。”[278]

这是颜之推《观我生赋》写东晋衣冠南渡三百年后外族统治已遍布四方,念诵受苦于胡人的诗篇而长叹,吟唱着称赞管仲的乐曲而增添忧伤。[279]

《周书》:

其(突厥)俗被发左衽,穹庐毡帐,随水草迁徙,以畜牧射猎为务。[280]

《隋书》:

“驾毳乘风,历代所弗至,辫发左衽,声教所罕及,莫不厥角关塞,顿颡阙庭。”[281]

隋炀帝下诏,“驾毳乘风”“辫发左衽”借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表示文明教化难到之地。此段记载亦见于《北史》[282]。此外,隋炀帝还有诏曰:

“其余被发左衽之人,控弦待发,微、卢、彭、濮之旅,不谋同辞。”[283]

“被发”“左衽”指代发型、衣式不同于华夏的异族。

“永嘉之后,九服崩离,燕、石、苻、姚,遁据华土。此其戎乎,何必伊川之上,吾其左衽,无复微管之功。前言往式,于斯而尽。”[284]

大臣奏议称永嘉南渡三百年,中土被北方各族占据,人们已经左衽戎服,不用叹息没有管仲了。[285]

“先者以国处边荒,境连猛狄,同人无咎,被发左衽。今大隋统御,宇宙平一,普天率土,莫不齐向。孤既沐浴和风,庶均大化,其庶人以上皆宜解辫削衽。”[286]

高昌王麹伯雅认为应学习隋朝风俗而下令解辫削衽,隋炀帝称赞此举为“变夷从夏”。此段记载亦见于《北史》[287]。

(突厥)其俗畜牧为事,随逐水草,不恆厥处。穹庐氈帐,被发左衽,食肉饮酪,身衣裘褐,贱老贵壮。[288]

《北史》:

大宁之后,奸佞浸繁,盛业鸿基,以之颠覆,生灵厄夫左衽,非不幸也![289]

“生灵厄夫左衽”指百姓受到野蛮民族的奴役。

(突厥)抗衡中国,后与魏伐齐,至并州。其俗:被发左衽,穹庐氈帐,随逐水草迁徙,以畜牧射猎为事,食肉饮酪,身衣裘褐。贱老贵壮,寡廉耻,无礼义,犹古之匈奴。[290]

《旧唐书》:

贞观八年三月甲戌,高祖宴西突厥使者于两仪殿,……太宗奉觞上寿曰:“今上天垂祐,时和岁阜,被发左衽,并为臣妾。此岂臣智力,皆由上禀圣算。”[291]

又如:

“今者天地储祥,祖宗垂佑,左衽输款,边垒连降,刷耻建功,所谋必克。”[292]

“左衽”是指外族人。

“于时百僚端笏,戎夷左衽,虔奉欢宴,皆承德音,口歌手舞,乐以终日。”[293]

记载褚遂良劝唐太宗以女妻薛延陀部而不必迟疑,左衽指外族穿衣形式。[294]

“别章甫左衽,奠高山大川。缩四极于纤缟,分百郡于作缋。”[295]

这是贾耽命人作画,其中区别中原与四夷地区。[296]

“昔仲尼叹周室陵迟,齐桓霸翼,而有微管之论。……臣所以明左衽之叹,宣圣奖贤之深。”[297]

借孔子对管仲的称赞来表扬裴度的杰出政绩。

文宗以旱放系囚,出宫人刘好奴等五百余人,送两街寺观,任归亲戚。……覃曰:“晋武帝以采择之失,中原化为左衽;陛下以为殷鉴,放去攸宜。”[298]

郑覃说晋武帝过失导致中原成为夷狄的天下,称贺唐文宗放归宫女。

南平獠者,……男子左衽露发徒跣;妇人横布两幅,穿中而贯其首,名为“通裙”。[299]

又如:

室韦者,契丹之别类也。……被发左衽,其家富者项著五色杂珠。[300]

《新唐书》:

吐蕃盗边,诸将数败,虏益张,秣骑内侵。帝怒,欲自将兵讨之。颋谏曰:“……远夷左衽,不足以辱天子,……”[301]

记载的是吐蕃犯边入侵,唐玄宗欲亲征,而苏颋劝止的事件。

又如:

“晋以采择之失,举天下为左衽,宜陛下以为殷鉴。”[302]

爨蛮西有昆明蛮,……人辫首、左衽,与突厥同。[303]

《宋史》:

华缨就列,左衽来王。帝仪炳焕,大乐铿锵。礼成峣阙,言旋未央。一人有庆,万寿无疆。[304]

又如:

“又有渤海首领大舍利高模翰步骑万余人,并髡发左衽,窃为契丹之饰。”[305]

杞既受袭衣之赐,且以长为解,将辞复左衽。安仁曰:“君将升殿受还书,天颜咫尺,如不衣所赐之衣,可乎?”杞乃服以入。[306]

记载辽使韩杞拜见宋朝皇帝时准备恢复辽国服装,而被宋官安仁劝止。

“今北使在廷,天下忧愤,若和议一成,彼日益强,我日益怠,侵寻朘削,天下有被发左衽之忧。[307]

这是南宋官员反对议和,以“左衽”为文明沦落的象征。

金人讳其言,命邈被发左衽,邈愤,诋毁甚力,金人挝其口,犹吮血噀之。翼日‍,自去发为浮屠,金人大怒,遂遇害。[308]

李邈拒不剃发易服而遇害,表明金兵使用被发左衽作为对败者的征服象征。

(郭药师)专制一路,增募兵号三十万,而不改左衽,朝论颇以为虑。[309]

倒戈名将渤海郭药师的军队没有换掉左衽服装,使朝廷舆论感到忧虑。——历史证明,当时的朝臣对军队服饰使用左衽的忧虑并非民族歧视和杞人忧天,郭药师后来战败降金,因尽知宋朝虚实,成为金军侵宋、导致“靖康之难”的先导部队。[310]

曦既僭位,议行削发左衽之令。[311]

汉奸、南宋吴曦降金称王后商议实行削发左衽的法令,表明左衽是投降象征。

俗椎髻左衽,善战斗,轻死好乱。[312]

俗椎髻、左衽,或编发;随畜牧迁徙亡常,喜险阻,善战斗。[313]

都是记载边远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族风俗。

《辽史》:

蕃汉诸司使以上并戎装,衣皆左衽,黑绿色。[314]

《金史》:

上衣谓之团衫,用黑紫或皁及绀,直领,左衽,掖缝,两傍复为双襞积,前拂地,‍‍后曳地尺余。[315]

这2段记载的是辽、金的衣服制度。

《明史》不见“左衽”记载,应是为避免激发“华夷之辨”,满清统治者和编修文人刻意所为。

资料注释

[236] 《汉书》卷73,中华书局1999年,第2338页

[237] 《三国志》卷8,中华书局1999年,第194页

[238] 《晋书》卷101,中华书局2000年,第1765页

[239] 《北齐书》卷25,中华书局2000年,第251页

[240] 《北史》卷55,中华书局2000年,第1322页

[241] 《宋史》卷374,中华书局2000年,第9169-9170页

[242] 《史记》卷43,中华书局1999年,第1459页

[243] 《史记》卷43,中华书局1999年,第1469页

[244] 《汉书》卷64下,中华书局1999年,第2126页

[245] 《汉书》卷94下,中华书局1999年,第2830页

[246] 《后汉书》卷58,中华书局1999年,第1266页

[247] 《后汉书》卷80上,中华书局1999年,第1759页

[248] 《后汉书》卷86,中华书局1999年,第1921页

[249] 《后汉书》卷87,中华书局1999年,第1945页

[250] 《三国志》卷40,中华书局1999年,第740页

[251] 《三国志》卷53,中华书局1999年,第925页

[252] 《晋书》卷56,中华书局2000年,第1014页

[253] 《晋书》卷74,中华书局2000年,第1297-1298页

[254] 《晋书》卷94,中华书局2000年,第1638页

[255] 《晋书》卷99,中华书局2000年,第1733页

[256] 《晋书》卷110,中华书局2000年,第1895页

[257] 《晋书》卷126,中华书局2000年,第2113-2114页

[258] 《宋书》卷64,中华书局2000年,第1127页

[259] 《二十四史全译·宋书》第2册卷64,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1395页

[260] 《宋书》卷67,中华书局2000年,第1159页

[261] 《宋书》卷84,中华书局2000年,第1417页

[262] 《宋书》卷99,中华书局2000年,第1626页

[263] 《二十四史全译·宋书》第3册卷99,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2074页

[264] 《南齐书》卷1,中华书局2000年,第13页

[265] 《南齐书》卷26,中华书局2000年,第329页

[266] 《南齐书》卷27,中华书局2000年,第336页

[267] 《二十四史全译·南齐书》卷27,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364页

[268] 《南齐书》卷47,中华书局2000年,第554页

[269] 《南齐书》卷54,中华书局2000年,第632页

[270] 《二十四史全译·南齐书》卷54,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716页

[271] 《南齐书》卷57,中华书局2000年,第669页

[272] 《南齐书》卷59,中华书局2000年,第697页

[273] 《梁书》卷34,中华书局2000年,第344页

[274] 《陈书》卷5,中华书局2000年,第355页

[275] 《魏书》卷47,中华书局2000年,第708页

[276] 《魏书》卷95,中华书局2000年,第1382页

[277] 《二十四史全译·魏书》第3册卷95,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1724页

[278] 《北齐书》卷45,中华书局2000年,第427页

[279] 《二十四史全译·北齐书》卷45,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480页

[280] 《周书》卷50,中华书局2000年,第616页

[281] 《隋书》卷3,中华书局2000年,第47页

[282] 《北史》卷12,中华书局2000年,第299页

[283] 《隋书》卷4,中华书局2000年,第56页

[284] 《隋书》卷15,中华书局2000年,第242页

[285] 《二十四史全译·隋书》卷15,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319页

[286] 《隋书》卷83,中华书局2000年,第1239页

[287] 《北史》卷97,中华书局2000年,第2134页

[288] 《隋书》卷84,中华书局2000年,第1250页

[289] 《北史》卷92,中华书局2000年,第2002页

[290] 《北史》卷99,中华书局2000年,第2182页

[291] 《旧唐书》卷1,中华书局2000年,第12页

[292] 《旧唐书》卷18下,中华书局2000年,第423-424页

[293] 《旧唐书》卷80,中华书局2000年,第1847页

[294] 《二十四史全译·旧唐书》第3册卷80,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2220页

[295] 《旧唐书》卷138,中华书局2000年,第2574页

[296] 《二十四史全译·旧唐书》第5册卷138,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3179页

[297] 《旧唐书》卷170,中华书局2000年,第3019页

[298] 《旧唐书》卷173,中华书局2000年,第30页

[299] 《旧唐书》卷197,中华书局2000年,第3590页

[300] 《旧唐书》卷199下,中华书局2000年,第3644页

[301] 《新唐书》卷125,中华书局2000年,第3475页

[302] 《新唐书》卷165,中华书局2000年,第3937页

[303] 《新唐书》卷222下,中华书局2000年,第4789页

[304] 《宋史》卷138,中华书局2000年,第2178页

[305] 《宋史》卷264,中华书局2000年,第7502页

[306] 《宋史》卷287,中华书局2000年,第7861页

[307] 《宋史》卷428,中华书局2000年,第9954页

[308] 《宋史》卷447,中华书局2000年,第10251页

[309] 《宋史》卷472,中华书局2000年,第10630页

[310] 《金史》卷82,中华书局2000年,第1215-1216页

[311] 《宋史》卷475,中华书局2000年,第10681页

[312] 《宋史》卷495,中华书局2000年,第10959页

[313] 《宋史》卷496,中华书局2000年,第10977页

[314] 《辽史》卷56,中华书局2000年,第552页

[315] 《金史》卷43,中华书局2000年,第649页

已连载内容

左衽吟连载 1|引言:邵雍《左衽吟》简析

左衽吟连载2|本文研究方法及为何要明确反对左衽

左衽吟连载3|综述:顾颉刚《被发、左衽》和目前有限的研究略览

左衽吟连载4|回顾:屈原被左衽引发的争论和相关研究惊人的错误

左衽吟连载5|王统斌、梁惠娥的硕士学位论文研究失之严谨和规范

左衽吟连载6|网络的其他讨论和辞典的片面释义

左衽吟连载7|从文明兴亡角度、从郭靖之死看辽金时代汉服磨难

左衽吟连载8|用群体性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解释《漂海录》左衽记载

左衽吟连载9|蛮族入侵后的群体性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具体表现

左衽吟连载10|左衽出现和右衽流行的原因及“左衽”的最早记载

编辑:嘉林

欢迎转载!请保持完整,注明出处和链接。

相关数据

招行白金分期卡,真的很坑
365直播平台app下载

招行白金分期卡,真的很坑

08-22 ↗ 9402
cos单眼眼罩怎么戴(cos单眼眼罩怎么戴)
365直播平台app下载

cos单眼眼罩怎么戴(cos单眼眼罩怎么戴)

08-07 ↗ 3817
Steam ID查找器
365平台靠谱吗

Steam ID查找器

08-04 ↗ 1369
淘宝如何上首页?有哪些位置可以上?
365直播是什么

淘宝如何上首页?有哪些位置可以上?

08-18 ↗ 3346
《阴阳师》山童哪里多
365直播是什么

《阴阳师》山童哪里多

08-14 ↗ 8465
如何在 Windows 11 中重置虚拟内存 ▷➡️
365平台靠谱吗

如何在 Windows 11 中重置虚拟内存 ▷➡️

08-26 ↗ 8950
《碧蓝航线》枟装备搭配推荐
365平台靠谱吗

《碧蓝航线》枟装备搭配推荐

08-25 ↗ 7267
适合中秋节唱的歌曲
365平台靠谱吗

适合中秋节唱的歌曲

07-06 ↗ 3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