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精绝古城

365平台靠谱吗 2025-09-15 05:28:34 admin 访问量: 8862 评分: 107
带你走进精绝古城

民丰县地图

在修成沙漠公路之前,到民丰的路沿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边缘,这是古丝绸之路的延续。从两个方向可以到达这个偏远的绿洲小城,一是从库尔勒向西,沿沙漠的北、西和南缘;另一条是走塔克拉玛干沙漠与罗布荒原之间的“绿色走廊”,然后从若羌向西,这条路荒凉、危险,人迹罕至,更富有冒险性。

古老的县城民丰千年以来一直保留着一个古老历史的记忆。简陋的大街上走动着心灵宁静的人,“唐僧”玄奘说不定就走在人群中。

民丰这个名字并不是古老的名称,它始于1946年。在维语中,县城所在的绿洲一带被称为“尼雅巴扎”,即“尼雅河上的集市”,在当地,这个名称还有人使用。大约从唐朝以后,这个地方一直被外界所忽视,那些大名鼎鼎的西行和东行游记忽略了它,这是遭到长时间废弃的缘故。到了20世纪初,这条河流开始变得知名起来。1901-1931年间,斯坦因的四次探险使尼雅这个地方变得广为人知。

离开民丰县城,尼雅考古之旅向着北方的大沙漠腹地延伸过去尼雅河水在安宁中流淌着,河床上面生长着青草、芦苇、红柳和胡杨树。

大约80公里之后,来到了一个“喀巴克阿斯汗”的沙漠小村庄,这里已经是河的尾闾了,也是尼雅河流域最北的村庄,这个村庄大约百户人家,隶属于民丰县尼雅乡。经过了一路的渗漏,尼雅河水在这里变成了细流,平缓地滑过了三角洲后,消失净尽。这个村庄由一条南北方向分布的街道构成,两旁是村民们的住宅和庭院、牲畜棚舍。房舍的墙是用胡杨树干苫芦苇和树枝建成的,外层再糊以泥巴,这样的建筑技术令人极自然地联想到了北方的古代遗址。在尼雅遗址看到那些房屋废城时,这样的印象还会更深刻。或许在1600年前废弃的那个遗址与卡巴克阿斯汗之间,时光压根就没有流逝过。

过了喀巴克阿斯汗村北五公里,在河岸的沙山上有一座穆斯林麻扎。从大麻扎再往北,便渐渐地接近尼雅遗址了,实际上现在已经走在了古代精绝的土地上。大麻扎是尼雅河最北端的一个居民点,从这里向北、便是浩瀚的沙漠,一条渐变渐淡的古河床延伸其间,上面生长着稀疏的胡杨和红柳。100年前,当斯坦因来到这里时,他看到的是这么一幅景象:

……………随后我们又继续向前穿过最北边的结冰的小水泊,来到对面的小土岗,其脚下是一片林地,树木古老苍劲。林中散布着为虔诚的捐赠者设立的祈祷台和供朝觐者以及学校的学者们住宿的各式小客栈。树枝上全都挂着小旗、耗牛尾或小布条,这些都是朝觐者的供奉品。登上岗顶的路上,修建着许多粗糙的木头牌坊,上面也同样挂着朝拜者们表示虔诚的标志。

斯坦因拍摄的当年的挖掘现场

离开了这尼雅河上的最后一个居民点,还要穿过一片密集的活着的胡杨树林,之后又是一段干涸的古河床。

进入遗址区

穿过了那片死森林,最初看到的就是房屋废墟进入视野。

首先看到的是几座残存的房屋废墟,倾颓在一座红柳沙丘之旁,看上去给人一种印象,以为这些房屋原本就建筑在沙丘的旁边,这种现象很容易得到解释:红柳沙丘是在后来才形成的,当房屋废弃以后,被洪水携带的泥沙到处沉积,在这个盆地里,一年一度的盛行风将远处的沙子吹起来,当它们遇到建筑物或红柳或胡杨的阻碍之后,空气中飞舞的沙子便减速,并在这些植物的周围堆积下来。年复一年,沙子越积越多,像“揠苗助长”一般,红柳也越长越高。就这样,一座固定沙丘便形成了。

在到达被视作遗址区中心和标志的佛塔之前,还有一段路需要跋涉。因为沿着古尼雅河道穿行,最初见到的遗迹都是位于遗址区南部的房屋废墟。这里靠近古代绿洲的边缘,在当时也算得上是类似远郊的地区。我们先前旅行经过的死森林似乎是一个明证,表明那里曾是个人迹军至的地方。就像在现代绿洲所见到的那样,在生活区的周围都是森林,延伸了人类生活的空间。

从最初见到的建筑遗迹起,到佛塔还有一段路程。继续向北方行进,一路上不断有红柳沙丘阻挡,还有一些被水和风力侵蚀形成的沟,这是一个遭到废弃的古代三角洲的地貌景观。那些侵蚀沟,从断面上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千万年间所沉积下来的黏土,它们构成了绿洲的基础。从这些黏土层中可以发现古代精绝人生活过的地面。在这里,偶尔还可以看到一两棵活着的胡杨,顽强地生长在沙漠之上,金英色的树叶显得很湿目。从这时起,断断续续间,那些古代遗迹一个个地出现了。

N.V遗迹群的大木门,此地出土289件佉卢文和汉文文书

佛塔算得上是整个遗址中最着人注目的建筑,从一个很远的距离起就可以看到它的影子——那是由于它的土坯的构造,年深日久发出的一种醒目的白色的缘故。在平坦的三角洲上,这座建筑物称得上是高大的。它有6米以上的残存高度。这一类的佛塔在梵语中称作Stūpa。它的形制一般由塔基、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下面是三层逐次递减的正方形基座,上面是一个圆柱体形的塔身,似一种倒扣的钵,所以被称作“覆钵”式。这种塔的顶部有伞盖状的设置,但是最不容易保存下来,所以今天已很难想象它的实际样子了。

尼雅遗址佛塔

对佛塔的崇拜据说是始于公历纪元前后,佛陀的信徒建筑了这种塔、以安置他的“舍利”进行膜拜,并由此形成了大乘教派最初的教团——菩萨众。所以,尼雅的佛塔属于中国最古老的佛塔之一。大致说来,在早期的佛教建筑中,从兴都库什山直至塔里木盆地,这种形制的佛搭曾普遍流行。残破的佛塔,令人触目惊心,浮想联翩。不知道在逝去的千百年间,它都经历了什么样的风雨?当塔还是完整的时候,它的上部还是该有一个顶,可惜这个脆弱的部分经不作时光的者验和人为的破坏,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有那些最坚固的部分保存了下来。

出土的汉文木简

尼雅河古河床上的考古队营地

雕刻成人物造型的椅腿,外表施有颜料,现存英国伦敦

“沙漠王子”遗宝-高领青边黄绢长衣

“沙漠王子”遗宝-“世毋极锦宜二亲传子孙”锦覆面

刻有“王”字的陶罐

龙纹铜镜及锦套

95MN1墓地3号墓,“沙漠王子”及王妃

佛寺中的壁画碎块

书写国王命令的皮革文书

底部刻有佛教“卍”字符号的一只木钵

鸡鸣枕,用“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缝制

在精绝发现的锦中有下述一些锦文:

延年益寿大宜子孙

安乐绣文大宜子孙

延年益寿长葆子孙

安乐如意长寿无极

万世如意

长乐大明光

王候合昏千秋万岁宜子孙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

世好极锦宜二亲传子孙

千秋万岁宜子孙

河生山内安、德、子

作者:于彼斟鄩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数据